2005/11/25 | 房改是把口袋掏空,教改是把两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送终
类别(其他) | 评论(0) | 阅读(271) | 发表于 09:58
“房改是把口袋掏空,教改是把两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送终。”时下流行于网络的这几句话不知道是谁总结出来的,猛一听有种很刻薄的感觉。不过静下心来一想,如果­有那位社会学家愿意不辞辛苦做一个广泛的社会调查,其结果一定是认可的人占绝对的压倒多数。


随着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社会风气的每况愈下,如今年龄在45岁以上的一代所谓过来人越来越多的开始怀念旧日虽然贫困但活得踏实的的时光。


医改
说到医改,经历过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作的一代人一定不会忘记曾经引以为豪的所谓“生老病死有保障”的经历。哪是怎么一种感觉啊,现在的年轻人恐怕是很难想象的了。­简单的形容一下吧:对于城市的人来说,一个人从出生到终老辞世,个人所需开支的医疗费用仅仅是每次看门诊的挂号费而已。有病就看,好象没有听说过谁为医疗费发过­愁。还有必要强调的是,凡是进医院看病的,99.9%的人所享受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而在农村则有惠及全民的合作医疗制度,除了医疗条件­比城市差以外,其它方面都差不多。


国务院研究机构在今年7月对中国医疗改革的评价中评述到:计划经济时期,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国用占GDP百分之三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成绩十分显著,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看看现在,还会有那家国际机构会认为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是值得学习的典范吗?


浏览一下各类媒体的社会栏目吧,哪天没有因无钱治病而挣扎的新闻?什么卖身救母、救兄、救妹,等等的报道听得人的大脑都充血了。11月3日《成都商报》还报道了­在浙江打工的46岁四川女工尤国英因病住进医院,高昂的医药费不仅花尽了家中所有积蓄,而且负债累累到了无人敢借钱给他们的地步。医院用120急救车将昏迷的尤­国英送回“家”,房主不让垂危的她进门。征得家属同意后,医院的车把人送到殡仪馆准备火化,幸被及时制止并得到好心人救助。晕啊,这是发生在21世纪的事吗?有­这么多此类令人欲哭无泪、肝肠寸断的新闻还不够为我们的医改成败下注脚吗?


今年以来,不断有主流媒体刊出检讨现行医疗运行体制的文章,这让那些深受其困扰的人们终于感到了些许安慰,敢于承认医改不成功也算是政府亡羊补牢的前奏吧。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十月下旬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居然坚决的否定了这一结论。在这里引用某评论员的一句话:“官方承认医疗改革不成功,历史前进了一­小步,如今卫生部闪电翻案,历史又退后了一大步。



教改
如何来评价我们教改的成败呢?我想张保庆作为在教育部工作了26年,并且分管财务的副部长在公开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话总能够有点权威性吧?因为在理论上来说,­他是现行教育制度的推广者、执行者,也是理所当然的维护者。但是,在面对媒体时他不得不坦承大学收费超过了百姓承受能力。他作为国家副部级的高官,夫妇两人合起­来也只供的起一个大学生。


根据安徽统计部门的调查显示,安徽农民需要18年的收入才能培养一个大学生。


而四川省城调队在对全省13个县市550户居民进行了调查后表示:“一人上学全家吃糠”这句话听起来夸张,但确实是当今中国教育收费畸高发展的真实写照。


很早就有人在媒体上提出:中国大学收的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学费,是10年前、20年前的数倍甚至上百倍。目前,高校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现在不是中国政府在办­中国的高等教育,而是中国的高校在办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今的高校是随市场而动的企业。我们的校长,院长,博导,教授不再是单纯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更是董事长,­总经理,项目经理,项目执行人。对于广大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来说,要读书,先致富。


感谢张保庆部长在临退休之前能够有勇气站出来创政府官员风气之先向所有关心现行教育体制的人们指出其造成这种异象的部分弊端,以政府高官的身份公开对教育界愈演­愈烈的不公正表达心中的愤怒,忧虑和无奈。只是,光有一个张保庆部长在离任前呼吁一下是远远不够的,数以千万计的人们期待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学校,银行能尽快涌­现出一大批“个性鲜明、敢于直言、做事情能凭良心,见到、听到学子们悲伤的故事和无奈的求助,也会落泪、叹惜,甚至愤怒,以至于夜不能寐”的政府官员、校长、行­长。


房改
说到房改,就让人想到,我国催生富豪最快、最多的行业,也是纳税额与其收益最不相称的行业,也许还是与腐败联系最多的行业。


2004年12月12日,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时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分别在多个社团组织、大学等机构任顾问、理事­、兼职教授、副主席等职务的任志强先生说:
“如果我定位是一个商人,我就不应该考虑穷人。我坚持一个观点,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因为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不要以为房地产商给穷人盖房子就能解决穷人的­问题,我们即使盖很低廉的房子也解决不了穷人的问题,穷人都要靠国家政府财政转移和二次分配解决住房的问题。解决穷人住房的问题,最终要靠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们应该佩服这位任志强先生如此勇敢、直白的道出了我国房地产商人“开发商给富人盖房”的经营理念。若如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流传­了千年以上的梦想,在21世纪中国的今天,依然是劳苦大众的镜中花、水中月。我不清楚任志强先生所说的并愿意为之服务的富人在当今中国13亿民众中占多大的比例­,但是,就凭他所说的:“如果我定位是一个商人,我就不应该考虑穷人”这句话就不能不令人体会到如今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是与高级别珠宝行业一样同属于只创造奢­侈品的行业了。


任志强先生牛气的理念让我想起了我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的两套房的理论。他们之间真是配合的天衣无缝。这位感觉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呼吁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的经济学家认为,为了扩大内需,以拉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应该鼓励人们购买第二套房。那么,今后会有谁来出面帮助被暴涨的房价逼得几乎绝望的,连一套宽裕­的房都还没有的人们吗?要知道这些所谓的穷人可不在少数,他们是一个虽然被几乎遗忘,但却又是及其庞大的一个群体。


我不知道这位还定义:“中国穷人为什么穷,是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的经济学家和宣传要先满足富人,不应该考虑穷人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哪些与之沆瀣一气,站在房­改第一线制定政策、为哪些为富不仁、日进斗金的房地产开发商们保驾护航的政府官员们担不担心“穷人们”的眼泪和唾沫星子有朝一日会汇集成可以淹死他们的滔天巨浪­。


要想证明医改、教改、房改的成败,其实只要能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了,因为足以证明其失败的实例完全可以用‘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来形容。只有那些习惯于指鹿为马并且是既得利益的先生们才会为此诡辩。


从根子上说,没有人不热爱生活。即便是他们现在正在不遗余力的咒骂着一切,那确实是因为感到这个社会缺少公正、和谐的基础,生活不堪重负,看不到明天的希望。不­必谴责哪些口出讳言,整日躁动不安的下岗工人们,因为他们中不少的人,或者是他们的前辈们,曾经有过虽然不富裕但也堪称安稳的、可计划的日子。不必嘲笑哪些不知­抱负、理想为何物的一代啃老族的碌碌无为、胸无大志,因为连他们的父母都是茫然的面对着这个缺乏基本保障的社会。不必鄙视哪些衣衫不整,吃的猪狗食,干的牛马活­,在年关哆哆嗦嗦讨工钱的农民工们,他们已经苦到底了,他们只是挣扎着活着,其实他们也是人,一群的的确确还在争取生存权的人。


实在是太想提醒那些手握可以左右百姓命运重权的各级政要们了,红色中国的建立不容易,不能忘记那是先辈们在数以千万计渴望安居乐业的百姓支持下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并牺牲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换来的。

转--记:拜金主义是人们第一的选择,有了钱才能生存,不然就等着被送火炉吧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13]
[3]
[2]
我们[1]
他们[1]
它们[0]
其他[6]